首页 > 文摘集萃返回

评弹不只乡愁

发布时间:2023-04-09 13:09作者:翁敏华来源:《姑苏晚报》2023年04月08日 A08版

    早在学龄前,我就让父亲带着出入书场,开始了与苏州评弹的缘分。当然也没能一见钟情,第一次去了回家,母亲问:“戏好看伐?”我一口差评:“不好看,一个人立起来一个人坐下去,一个人坐下去一个人立起来。”对了,这第一次的评弹开蒙,爹骗我说去看戏的,没说听书。后来慢慢地听出点味道来了,直至痴迷。现在想来,评弹是我最早的文史与唱曲的启蒙老师。三国故事,水浒红楼,乃至冯梦龙“三言”里的故事,我都是先听书再读书的。评弹对我的影响,竟在学校教育之前。

    当时正好是徐丽仙丽调走红的时候,我记得第一首学唱的弹词,是《罗汉钱》里的“相亲”。那天跟爹爹去到南市东方书场听徐丽仙演出后,回来的路上就咿咿呀呀一句进一句出地哼上了,爹爹给我指点,说“苦恨”是“可恨”,“麻婆”是“媒婆”,苏州话跟上海话有区别。回家后继续跟收音机学。不明白“藕断丝连”什么意思,问妈,妈解释后,又特地从菜场买回一支藕,折断了让我看里面连着的丝。后来又迷恋蒋月泉的蒋调。1979年我考曲学研究生,面试时导师叫我唱一曲,我唱的就是蒋调开篇《杜十娘》。导师惊喜,录取后领我去昆曲研习社,说有评弹的基础,学唱昆曲相对容易些。这是后话。

    哦,评弹,您不但开启了我文史之蒙,还给了我行腔咬字方面的唱曲基础。三岁时就在我耳根心底盘旋的美妙音曲,三十岁引领我走上了曲学研究之路,评弹哦,我得尊您一声“恩公”。

    后来去北大荒务农。在远离江南的日子里,评弹,成了我的乡愁寄托。有段时间在马厩干活,觉得跟马很亲近。那马蹄声,那马的仰天长啸,那马停住脚步后打的一声响鼻,不正是在唐耿良说《三国》里听得耳熟能详的么?连顺序也是马跑、马嘶、马打响鼻的排列!感谢“唐三国”给我对马的认识,让我加速了融入北大荒。不久珍宝岛起战火,我唱着《新木兰辞》“鼙鼓隆隆山岳震,朔风猎猎旌旗张”“风驰电扫制强虏,跃马横枪战大荒”,扛着枪,真觉得自己就是女英雄了,屯垦戍边,胸有木兰。但内心深处,还是盼望有朝一日“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的。评弹,你鼓舞了我的斗志,又体贴了我的小心思,你是我的知心姐姐!

    39岁那年,去日本进修。异国的乡愁歌吟又是一种况味。那天正在洗澡,突然乡愁弥漫,不能自已,就浅声低唱了“梨花落,杏花开,桃花谢,春已归”的《情探》起来。不料隔墙有耳,跟我同屋的韩国姑娘边听边落泪。事后她跟我说:翁桑,我一句没听懂,但只觉得心里酸酸的,想哭。我知道,这是弹词委婉曲折的音曲,拨动了她的乡愁,她用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了。都说评弹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我说不但好听,且过心,无国界地拨动人心。

    我在大学教了四十年的元明清文学,特别是曲文学,一直将评弹当作自己的教学参照,评弹艺术助我良多。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放开篇《杜十娘》录音给学生们听;教《西厢记》时,唱几句《莺莺操琴》,“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碧莲香,有那莺莺小姐她唤红娘”,让学生们明白什么是回文诗式的回环往复,什么是七字句以外快速带过的衬字。曲学知识不能空讲理论,有活态的曲句作例证,学生们一下子就懂了。

    一直对古词曲的演唱失传抱憾。有一天突然悟到:现代传唱的牌子曲的乐谱,或许可以“反哺”古词曲。比如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音律刚柔并济,大开大合,很受国人的喜爱,用此曲来歌唱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如何?唱了一下,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头。正好那天上海评弹团秦建国一行来学校送艺,便向他请教。他听后说:后面部分都没问题,就是头一句不协调。他帮我改谱,不用原有的高音起,用与歌词音律相符的低音起,问题马上就解决了。那天是历史系唐力行教授请来的秦建国,唐教授正是唐耿良先生大公子,父子俩一个说书一个教书,一个表演一个研究,亦是评弹史上罕见的佳话。在晚上的演唱会上,秦建国建议我试唱“换头”的【蝶恋花】“庭院深深”,由高博文三弦、周红琵琶为我伴奏。还算争气,唱得不错,学生听众掌声雷动。我说曲学里有一个说法叫“换头”,我现在明白了什么叫换头:按词牌曲牌歌唱,但不能死套,而要尊重语言的音乐性,稍作改动。我鼓动同学们学这首弹词,“学会后,翻开书,所有的【蝶恋花】就都可以唱了,包括自己填写的。”我们古人创造的倚声填词和倚声歌词,为丰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大宗遗产财富啊,学生们频频点头,跃跃欲试。

    这是我几十年评弹粉丝史中的高光时刻!

    转眼退休了。我索性搬来苏州居住。老年生活,沉浸于美丽的歌喉与弦索声中,自然是好的。评弹,如今是我们养生的助力。我一向喜欢评弹噱头,把它称为“苏式幽默”。我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到小镇文体中心听书,还每天晚上看“施斌聊斋”。学到了些放噱头的本事,就到散步聊天时卖弄。那天议论做糟货吃,我说苏州人糟着吃的东西很多,“就是不糟心”,众人大笑,说这在评弹里叫“小卖”“外插花”,还是“肉里噱”?他们给了我最高奖“肉里噱”,说这关乎身心健康,不只是卖弄学问、插科打诨,我听着很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