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摘集萃返回

追思丁雪君

发布时间:2022-03-13 20:27作者:来源:

 追思丁雪君

 
殷德泉
2022.3.12

        惊悉苏州评弹学校的资深教师,评弹界的老前辈的丁雪君先生于2022年3月5号驾鹤西去,年享91岁(1931.9.1—2022.3.5)。从此,她离别教坛,告退书坛,令所有熟悉丁老师的亲人、同仁、朋友、学生、听众都万般悲痛,不忍与这位可亲的长者作别。丁雪君先生在临终前告诚家人,她的丧事简办,低调行事,不要惊动他人,这也是她一生为人处世的优秀品质,好不令人伤心悲痛。这几天网上纷纷转来追思缅怀丁老师的帖子,表达他们的情感,如:邢晏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代表性传承人):親爱的丁妈妈,优秀的评弹表演艺术家,我对您说不尽的留恋,每次去看您或和您通话时,总是感觉有无穷的不舍,您的为人品德和您的艺术造诣,给了我用之不尽的财富。我永远怀念您,您在这非常时期的离开我没能送您,实在心痛!愿您一路走好!去了那里不要太节俭了,愿天堂没有病痛!叩拜致衷。邢晏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代表性传承人):被大家尊称为丁妈妈的丁雪君老师走了,令我悲伧,令许多同行悲伤。丁老师待人接物,和霭可亲,十分和善。与她共事多年,从未见其与人争执。同事间有矛盾,她总能从中劝和。对待学生,同行小辈,循循善诱,耐心教导,鼓励向好。她是个好人,属于慈母型的好人。她一流的说书艺术在苏州评弹界里颇颇有名,亲切、自然、生动、形象、干净、勾勒、疾徐有致、角色分明、遣词用语精当,雅俗共鉴,在后生中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苏州评弹界曾流传这么一句俗语:唱弗过王月香,说弗过丁雪君。她是我的艺术楷模,学习榜样。她的离去,应当是苏州评弹界的重大损失。

 
        丁雪君出身在苏州一个贫苦家庭,饱受穷困的煎熬,从小就养成勤俭简朴的生活习惯,立志要为家庭分担经济困难。1953年起,参加业余评弹活动,而且爱上了评弹这门艺术,却没钱去拜师学艺。她聪颖且刻苦,很有毅力和信心,希望能说书赚钱减轻家中压力。她竟然无师自通,在市文化馆的推荐下,于1956年经苏州市文化局艺人考试合格,成为专业评弹演员,有那么一点破格录取的意思,在这当时评弹界恐怕还没先例。1958年,她加入苏州评弹团,有幸的是进团后被领导上安排和弹词名家谢汉庭合作双档,说唱长篇弹词《落金扇》《王十朋》和现代长篇书目《苦莱花》。从此,丁雪君走出了她艺术生涯的笫一步,并脚踏实地,一步步发展提升。这年,她27岁正青春,肩披两条长辫子,青春,阳光,奋进,冲劲,充满活力。她成为新中国成长起来新一代的评弹演员,心中怀有一股幸福感,一心一意投入评弹工作中。正因如此,丁雪君对新社会怀有特殊的情感,热爱文艺作品中新的人物,新的思想,新的面貌,新的风尚,也感染了自己。如何说好现代书?她投入了自已最大的精力,她和谢汉庭先生合作的现代长篇书目《苦莱花》作为主攻方向。她喜欢《苦莱花》中的抗日英雄,尤其是女主角冯秀娟。丁雪君细读本子,请教专家同仁,加深理解英雄人物的思想内核,方能说好唱好塑造好一位年轻具有革命风貌的女英雄。她忘我地说好现代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她的刻苦磨练,形成了其说表语言精练,叙事有条不紊的说表功力。也擅长塑造现代新书目中的脚色,尤其刻画书目中的小人物,说好现代书成了丁雪君的强项。
 

        1963年金秋,丁雪君随苏州评弹团赴京演出,这是令她一生终身难忘的演出。据她生前回忆:那次赴京演出,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央首长要来观演,这消息传来令所有演职人员兴奋不已,激动万分,后台沸腾起来了。丁雪君,从前的苦孩子万万没想到国家的大人物会来观看他们的演出,顿时激动,兴奋,紧张,开心,担心,百感交集,无法让丁雪君的心情平静下来,她只感到浑身抖动,手也冰凉,直要大幕拉开,眼见首长就在台下中央,慈祥满脸笑容的周总理端祥着台上的演员,这才仿佛觉的一股暖流涌上全身,自然地开始说书。在两天的演出中,丁雪君分别说唱现代书目《红色种子.假夫妻》和《苦莱花.血染桃庄》,获得了首长与观众们的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首长们走上台来与演员们合影留念,照相时,周总理看了看高雪芳老师的烫发幽默地说:“喔!你是解放前学评弹的。”又指了指丁雪君的辫子说:“你是解放后学评弹的”,使大家忍俊不禁。紧张的丁雪君总是回答两字“是的,是的”。后来总理又询问了这部《苦莱花》说了几年?谢汉庭回答说五年了。总理得知很高兴,鼓励他们说新创新,并要求他们下乡下基层生活,了解生活,充实知识,进一步说好现代书。后来,谢汉庭与丁雪君又有机会向陈云老首长汇报演出《苦菜花》一折“刀劈马排长”,得到了他老人家的鼓励与好评,并要求他们不怕困难,继续努力说好现代书。陈云同志是评弹老听客,关心支持评弹事业,“出人,出书,走正路”这一指示指引着评弹界走向繁荣。作为当时年轻演员丁雪君能得到领导上的重视,聆听首长的鼓励,这种政治上的温暖,形成巨大的动力,推动着丁雪君大踏步地努力钻研说好新书,为人民服务。

 
       北上赴京演出返苏后,苏州评弹团的说新书创编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组织编创演人员集中学习,领会首长对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说好新书目,作了研讨交流。《苦菜花》作为该团重点培植的现代书目需要深度修改,挖堀内涵,让现代书目也要练成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的优书目。为了把《苦菜花》说得更活更好,团部组织了谢汉庭、丁雪君等编创演相关人员去山东胶东半岛老革命根据地,到《苦菜花》中生活原地昆嵛山—王官庄去体验生活。丁雪君和许多评弹演员一样不怕艰苦,坐牛车,走泥路,串门拜访老区的劳苦大众,坑上坐,吃大葱,同吃又同住,听一听解老区的革命历史,看一看老区人民的生活环境。《苦菜花.博斗猫岭山》这回书是谢丁双档保留经典节目,所以,这次丁雪君也去爬猫岭山,体验山路曲折,山峰险要,在爬山过程中她差点掉在山沟中,方知当年冯秀娟与汉奸宫少尼夜间搏斗是何等的艰辛与勇敢。了解老区民情和小说中一些原型人物交朋友。丁雪君首先去拜访当年的妇救会长冯秀娟,见到生活中的原型,正如丁雪君所塑造的女英雄十分相近,这有利于今后说书更有自信性。生活原型中的冯秀娟与评弹艺术化了妇救会长化合成可信的革命女英雄,有血有肉有人性。他们又顺便了解一下那个汉奸宫少尼,方知其原型人物的面目并非一看就是反面人物,这让演员明白一点,不能千篇一律“脸谱化”,可采用其他艺术手段来刻划反面人物的个性特点。凡此种种,通过下乡体验生活,足见生活是创造艺术的源泉。北上赴京演出返苏后,苏州评弹团的说新书创编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组织编创演人员集中学习,领会首长对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说好新书目,作了研讨交流。《苦菜花》作为该团重点培植的现代书目需要深度修改,挖堀内涵,让现代书目也要练成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的优书目。为了把《苦菜花》说得更活更好,团部组织了谢汉庭、丁雪君等编创演相关人员去山东胶东半岛老革命根据地,到《苦菜花》中生活原地昆嵛山—王官庄去体验生活。丁雪君和许多评弹演员一样不怕艰苦,坐牛车,走泥路,串门拜访老区的劳苦大众,坑上坐,吃大葱,同吃又同住,听一听解老区的革命历史,看一看老区人民的生活环境。《苦菜花.博斗猫岭山》这回书是谢丁双档保留经典节目,所以,这次丁雪君也去爬猫岭山,体验山路曲折,山峰险要,在爬山过程中她差点掉在山沟中,方知当年冯秀娟与汉奸宫少尼夜间搏斗是何等的艰辛与勇敢。了解老区民情和小说中一些原型人物交朋友。丁雪君首先去拜访当年的妇救会长冯秀娟,见到生活中的原型,正如丁雪君所塑造的女英雄十分相近,这有利于今后说书更有自信性。生活原型中的冯秀娟与评弹艺术化了妇救会长化合成可信的革命女英雄,有血有肉有人性。他们又顺便了解一下那个汉奸宫少尼,方知其原型人物的面目并非一看就是反面人物,这让演员明白一点,不能千篇一律“脸谱化”,可采用其他艺术手段来刻划反面人物的个性特点。凡此种种,通过下乡体验生活,足见生活是创造艺术的源泉。

 
        1980年,苏州评弹学校复校上课,丁雪君从评弹团接调令去评弹学校当教师。虽说丁雪君说书是行家,要去当教师却是个新行当,隔行如隔山,真是急煞了丁雪君,怎么办?千难万苦吓不到已经将近50岁的她。她决心脱胎换骨,自我挑战,从说书到教书,从演员到教员,来一次“窑变”。开始走上“边学边教”之路,向文化专家,艺术行家,身边同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充实自我,提升水平,她的教学过程也是自我不断充电刻苦学习的提炼,说其“窑变”,一点不假。在“七尺书台”20多年的演出实践中,丁雪君练就了口齿清晰、语言精练,用词精到,自然流畅,生动传神的说表风格。打破了一般弹词女演员以“重唱轻说”的习惯,所以丁雪君的说表水准在苏州评弹圈内有口皆碑,亦有“巧嘴”之称,当她调到评弹学校后领导上安排她当说表老师。
 

        如何当好老师,教好学生,怎样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是丁雪君研究的课题。笫一,研究上课教学手法,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求学欲望,在轻松愉悦中启发他们,施教他们。笫二,只有自已先要对学生投注一份爱心,倾注慈母般的情感,学生才会尊重你,钦佩你。这是丁雪君当老师的两大法宝,作用甚佳。学生中有用功与不用功之分,决无好与坏之别,学生的成长老师有重要的责任,丁老师始终这样认为的。当初学校里有一些来自南通启东的学生,学评弹首先要学苏州话。一开始丁老师上课他们听不懂,于是她几个字几个字地教他们,结果他们说出来的启东苏州话,丁老师也听不懂。这没有良策了,只有加倍时间教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后来在这些启东籍的同学中有的成了评弹界中的知名演员,有的甚至当上了评弹团团长,他们都忘不了丁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这也是丁雪君最欣慰的。“喜、怒、哀、乐”是每个评弹演员必定要拥有能发挥的情绪,但课堂上有位学生跟丁老师说“我不会笑的”。这难住了丁老师吗?丁老师笑微微地对这位学生说,小猫小狗尚且也会哭笑,随口即模拟几声小猫小狗叫,立刻博得课堂上一片笑声,那位学生也露齿笑了起来。又有一回,某同学请教丁老师怎样才能学好评弹?“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我看也简单,两个字‘用心’!”丁老师接着再说,任何事情只要用心,老话说“铁杵磨成针”。如我校培养的学生盛小云、王瑾、吴静、张建珍他们,都是通过自己刻苦用心学习,成功了,闻名了,这就是“用心”所起的作用和所获得的荣誊。丁雪君对待学生总是循循诱导,将艺术毫无留地传承给下一代。她为人谦恭平和,如慈母般地爱护学生教育下辈,所以学校里无论领导或同仁,还是学生都亲热地称丁老师为丁妈妈,可见她是一位可敬可爱的长者。

 
        纵观丁雪君的一生,说书是行家,教书是名师。她生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代表性传承人,留下的艺术作品有《苦莱花》《红色种子》《老子折子和孝子》和《爱的升华》《搬家乐》《毕氏赐归》《鸳鸯抗婚》,其中巾帼刚强的冯秀娟、贪婪惊魂的赵彩霞、和济公笃的娘、止高无上的西太后、慈祥端庄的老太太,性格各异的艺术形象长驻评弹听众心间。丁雪君是一位平凡的评弹演员和评弹教师,从她平凡的一生中折射出不平凡的亮点,热爱事业,不求名利;热爱生活,没有奢望;与人为善,和风四面。难能可贵之处数十年如一日,多么不寻常的闪光点。她唯一的遗憾从此再也不能执鞭任教,再也不能怀抱琵琶唱上评弹,多么希望能与同仁在一起分享评弹事业的笫二春天。丁雪君是非遗评弹的守护者,是非遗评弹的传承人,我们将永远怀念你。殷德泉于2020年3月9日初稿
 
发布于202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