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坛前后返回

“春语妍韵”启明星

发布时间:2015-10-26 22:47作者:姚萌来源:

  “启东”位于长江北岸,是江苏最早看到日出的一座海滨小城。虽地处长江北岸,居民却是近代由江南迁来的移民为主,所以同属吴语语区。而近年来书坛上涌现了一批启东籍的评弹明星,他们经过苏州评弹学校四年的寒窗苦读及常年的演出锻炼,逐渐成为了各大团体的中坚及书坛上冉冉升起的新星。如2008年评出的金榜十佳中黄海华、陆锦花、张明三位,以及苏州团的陈锦燕、杨柳、黄飞燕、江苏团的陆柳柳等等,其中江苏省评弹团的蒋春雷、黄庆妍是唯一一档夫妻档的“启明星”。

缘起

  说起他俩的故事非常有趣。小学曾做过一年校友,也曾代表各自的学校参加过市里的文艺比赛,却因为分属市区不同的中学,彼此根本毫不相识。而正因为评弹,因为江苏省团的定向招生,两个年青人本来处于平行的人生轨迹,从此有了交集,而且逐渐发展,汇成了一个美满的圆。

  1994年4月的一天,尚在评弹学校三年级求学的他们,看着一位梳着大包头,穿着西装,骑着山地车,一副潮男打扮的青年走进评校。随后两人就被要求为侯丽君老师和团长及几位老师表演几段节目,两人就演唱了开篇《杜十娘》和弹词选回《庵堂认母》,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先生来学校挑学生,而那位酷酷的青年正是日后成为他们恩师的袁小良。也正是由于这一次机会,他们十分幸运地和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袁小良、王瑾结为师徒,成为二位艺术家的开山门大徒弟。回忆起师徒初次见面的情形,夫妻俩至今记忆犹新,也为能拜在两位恩师门下而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起飞

  5月拜师后,紧接着6月中旬,两人就开始了跟师跑码头学艺的生活。这一年18岁的学生和先生之间只差14岁和9岁,尤其是当人高马大的蒋春雷一声“师母”,学生还没来得及难为情,竟让当时年仅27岁的王瑾羞红了脸,从后门逃了出去。而正因为徒儿们和先生仅相差十来岁,说书时是传道授业解惑环节,下了书台是打游戏、游泳,晚上讲鬼故事的愉快玩耍,整个跟师阶段,给学生留下的是一段人生最美好的回忆。在跟着先生6、7个码头后,为了毕业考试的顺利通过,雏燕们终于要单飞了。第一个码头是和同学沈彬、郁群越做,1995年的正月十五,小先生们像先生们一样背起行李、拎着乐器,来到无锡港下,开始了独立的演出生活。而单飞的新鲜感尚未消退,4个家庭生活优越的小伙伴们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伫立在田野中的书场至今还是泥地,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小煤炉,半夜煤炉灭了要自己砍断凳脚生煤炉,破碎的宿舍窗户上还蒙着塑料纸,只有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甚至于4个人连住宿都成了问题。连苏州团的老团长也是两人的,太先生龚华声来看望他们后,都惊叹:江南居然还有这么破的书场!而这仅仅是他们码头生涯的开端。

比翼

 

  那些年正是评弹走向低谷的年月,演员在外漂泊生活都是艰苦的,甚至很多人一出校门就直接转业了,却没有减灭他们投身评弹事业的热情。相反,在艰苦单调的码头生活中,本来跟师时互不搭理的两人,竟然情愫渐生,成为了热恋中的小情侣。从外形上看,他们一个高大威猛,一个婷婷玉立,从性格上,一个憨厚耿直,一个娇俏玲珑,般配的容貌、互补的性格,让每个认识他们的人都赞为天生佳偶。

  就这样夫唱妇随,伉俪情深,他们夫妻档坚守书坛的脚步遍布了江浙沪的大小码头,他们爱情的结晶——女儿蒋可睿也伴随着父母的弦索叮咚来到了人间。说小蒋同学是听着三弦琵琶声长大的,丝毫不夸张。在妈妈肚里就陪妈妈参加了第三届评弹艺术节的比赛,6个月就随爸爸妈妈去了北京音乐厅,仅17个月大,就开始跟着父母跑码头演长篇。由于当时家住南京,一出码头就得几个月,怕长期离家和孩子感情会有所疏离,夫妻俩决定带着宝宝出码头。但演出时孩子没人照看是个大问题,为此,夫妻俩设计了几套方案,最后买了一顶大帐篷,在演出的2个小时中,在帐篷里放上孩子喜欢的玩具、奶瓶、图书等等,训练孩子在里面睡觉,再用密码锁把帐篷锁住,问题也就解决了。而女儿总是很乖巧不吵不闹,每次演出结束看到她贴在帐篷天窗上的小脸,夫妻俩都会有一丝莫名的感动。尽管双方的老人都一致反对甚至抱怨他们在虐待孩子,但小夫妻俩还是坚持自己带着孩子跑码头,直到在苏州买房安家,孩子开始上学。回忆这段经历,他们觉得很有意义,非但增加了孩子的阅历、开拓了她的视野,更使得亲子关系更加紧密,因为陪伴是亲子教育中最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奋进

  由于评校是四年制中专,随着演艺事业的不断上升,越来越感觉到自身文化的不足。但由于长年繁忙的演出任务,没有机会也不可能重返校园。于是,蒋春雷就选择了自主时间长但难度较高的学习方式——自学考试。从2000年开始,到2006年考完全部课目,蒋春雷如愿地获得了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而为此他牺牲了这些年所有的业余时间。令人惊奇的是除了英语重考过一次且第二次就达到了学位学分70分,其余科目均为一次通过,且平均成绩达到89分,多门课成绩达到了95分以上。而他毕业论文的题目为《评弹演出实践中口头合同的效力》,这正是他结合多年演出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而写的,内容翔实、事例生动、条理清晰,答辩时得到了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天道酬勤”也许是对此最好的阐述了。

闪耀

  20多年的执着追求也迎来了他们事业的春天,2000年在评弹音画《唐宋古韵忆江南》中双双成为主演,分别演唱了《钗头凤》《长相思》,而一曲《钗头凤》更是唱响了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广为传唱。此外,他们先后学习传承了长篇弹词《孟丽君》、《林州奇案》、《钱塘奇缘》、《梅花梦》《三个侍卫官》,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提高,双双成为江苏团的主要演员,多年来参演了中篇弹词《多彩人生》、《龙凤呈祥》、《决战淮海》、《一张借条》《十字路口》短篇《箩筐姑娘》《苦人儿》等,并在各级比赛中屡获大奖。特别是他们夫妻俩在2014年6月于南京兰苑剧场举办了江苏省评弹团首个演员专场即“春语妍韵”个人专场,省昆评室及江苏演艺集团领导及诸多老艺术家莅临现场观看了演出,并给与两位青年演员非常大的赞赏和支持。

  而先生袁小良、师母王瑾也亲临现场并上台祝贺演出,并称赞他们经过多年刻苦的努力,在唱腔设计、人物塑造、心理刻划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短篇弹词《苦人儿》中,黄庆妍饰演的叶秋香,由于重男轻女,抛弃了亲生女儿,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由于她有身为母亲的经历,再加上对角色的处理深入到位,在演出时情感投入,把叶秋香从一开始的得意洋洋到后来得知真相时的悔恨交加表演得淋漓尽致,演出效果爆棚,一时掌声雷动,深得观众的欢迎。

  在学习继承演绎作品的同时,他们还拿起笔来尝试搞起了创作,为了参加即将于十月开幕的第六届评弹艺术节,他们特地创作了短篇弹词《大爱》,在预赛时已获得了评审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即将在今年的评弹节上与广大观众见面。

  我们祝愿蒋春雷、黄庆妍这对“启明星”在书坛上熠熠生辉、大放异彩!

  备注:部分照片演员提供


作者合影